雷肖玲,女,现代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4410班学委。身处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大学校园,她在众多爱好中,坚定地选择培养练习书法的习惯,以此开启一段自我提升与心灵沉淀的旅程。
初入大学校门,校园里琳琅满目的文化活动令雷肖玲目不暇接,内心深处,她一直期待能邂逅一项爱好,助力自己成长。一次漫步校园时,路过书法社团的作品展示区,那一幅幅或笔走龙蛇、飘逸灵动,或铁画银钩、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,瞬间抓住了她的目光,一种强烈的向往在心底油然而生,她当下就决定投身书法练习。
万事开头难,书法学习之路更是布满荆棘。起初,当她拿起毛笔,才发现这看似简单的书写工具极难驾驭,笔下的笔画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,歪歪扭扭,与心中的期望相去甚远。可雷肖玲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她迅速加入学校的书法社团,开启了如饥似渴的学习之旅。社团里,无论是握笔时手指的正确摆放,运笔时力度的巧妙掌控,还是字体间架结构的搭建、整体章法布局的构思,她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诚恳地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求教,每一次指导她都认真记录、反复揣摩。
在临摹古代名家字帖的漫长时光里,雷肖玲仿若穿越千年,与诸位书法大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灵魂对话。临摹颜真卿的楷书时,她一笔一划感受着颜体字中蕴含的雄浑大气,那厚重的笔画、严谨的结构,尽显端庄稳重,让她领悟到书法中的力量与沉稳;。
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习,让雷肖玲的书法水平稳步提升。上个学期,学院举办书法展览,她满怀信心地提交了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。在众多优秀作品中,她的作品脱颖而出,一举斩获一等奖。这不仅是对她书法技艺的高度认可,更是她坚持不懈、努力奋进的最好见证。
练习书法的这段时光,于雷肖玲而言,是不断雕琢自我、沉淀心灵的过程。在横竖撇捺间,她不仅书写出了优美的字体,更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大学生活篇章,而这段经历也将成为她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,激励她不断前行。
书香浸润人生,阅读点亮未来——赵彤(读书)
赵彤,女,现代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4409班学生,选择的习惯:读书。
赵彤同学进入大学不久,发现自己的阅读量远远不足,尤其是在专业课程和课外知识的拓展上感到吃力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她决定从开始培养阅读习惯。
渐渐地,书中的观点开始与她的生活产生共鸣:历史书让她学会辩证思考,小说则赋予她共情的能力。
坚持三个月后,赵彤同学发现自己的变化远超预期,论文写作时思路更清晰,与人交流时也能引经据典。阅读不仅拓宽了她的认知边界,更让她在独处时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。读书习惯能拓宽视野、提升思维深度,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专注力,增强逻辑与表达能力,更能通过文字与古今智者对话,滋养心灵,塑造独立人格,让精神世界丰盈从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参与的“让读书成为习惯”活动,为她提供了持续的动力。如今,书籍已成为她探索世界的桥梁,而这场蜕变,恰恰始于直面不足的勇气。
用笔勾勒希望,让色彩渲染人生——焦想(画画)
焦想,女,现代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4408班学生,选择的习惯:画画
焦想初入大学时,对未来感到迷茫,课余时间大多在宿舍追剧、刷手机。一次学校组织的艺术讲座,让她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,便开始拿起画笔,尝试内心的想法用色彩表达出来。起初她连基本的线条都画不直,色彩搭配也很不协调,但她没有放弃,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练习绘画。大学里有绘画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,焦想经常向他们请教,学习构图、光影处理等技巧。同时,她还养成了收集优秀绘画作品素材的习惯,分析不同风格作品的优点。
此后,焦想养成了每日绘画的习惯,从最初简单临摹,到慢慢融入自己的创意。在组织绘画交流时,焦想从一开始的羞涩不敢发言,到能自信分享创作思路。如今,焦想凭借画画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彻底摆脱了曾经的迷茫,找到了人生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