屠呦呦
屠呦呦,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,共和国勋章获得者,她在医学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尽管已经获得诺贝尔医学奖,尽管名字已经近乎家喻户晓,但屠呦呦依然不习惯被关注。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始终惦记的,还是青蒿素。1969年1月,年轻的屠呦呦了解到一个全国性大协作项目——“523”任务。“523”任务,是一项巨大的秘密科研工程,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。接手任务后,屠呦呦翻阅古籍,拜访老中医,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,逐字逐句地抄录。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。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屠呦呦开始了实验,过程繁复而冗长。1971年10月,经历190次失败后,终于在191号提取物样品中得到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%的结果。
随后,屠呦呦在全国“523”办公室主持的会议上,报告了这一结果。“523”办公室要求,当年必须到海南临床,看一看到底效果如何。要上临床,就必须制备大量青蒿乙醚提取物。当时药厂停产,课题组土法上马,屠呦呦整天泡在实验室,患上了中毒性肝炎。有了提取物后,又发现了药物的疑似毒副作用。药理人员认为,只有确证安全性后才能用于临床。屠呦呦着急了,疟疾传染有季节性,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,就要再等一年。于是,她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,之后,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了一周的试药观察,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。
随后,屠呦呦亲自携药去疟区救人。结果显示该药品作用十分显著,青蒿素类抗疟药,是举国体制的成果、集体主义的结晶,也是自主创新的杰作。同时,屠呦呦的事迹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新一代年轻人。
现代教育学院
2021年12月14日